优质课例

YOU ZHI KE LI

精彩案例

JING CAI AN LI

教师研修

JIAO SHI YAN XIU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课程 > 精彩案例 > 详情

以等腰三角形为例探讨几何图形性质

———以《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例

  • 执教教师:王海燕
  • 学校: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中学
  • 学段:初中
  • 年级:八年级
  • 学科:数学
  • 教材版本:人教版
  • 阅读次数:

分享

  • 分享到 微信

  • 复制 链接





    视频地址复制

分享到 微信


复制链接
  • 教研案例

  • 教研反思

  • 教研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这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王老师通过电子书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对性质进行验证,最终通过强化训练来达到知识的内化。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功能组件:互动题板
  
1、教师发送一道问答题给学生:画出已学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并写出对称轴条数,并提交答题结果。
  2、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的答案展示,全班学生一起回顾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环节二:折叠探究,大胆猜想
功能组件:截图发送(互动题板)/对比
  1、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折叠预先准备的等腰三角形纸片,观察找出相等的边与角并截图发送一道问答题:分组交流在折叠纸片过程中发现的相等边与相等角,组长整理并提交。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构知识,探索性质,在发现、猜想、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师抽取两组探究结论进行对比,并分别请两组组长上台一边用纸片操作一边分享本组发现的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新知的能力,同时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思考结果的差异。 

环节三:验证猜想,形成定理
功能组件:图形计算器
  1、教师发送图形计算器1:通过移动等腰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观察等腰三角形两条腰长度变化以及两个底角的角度变化规律,得出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教师发送图形计算器2:通过移动三角形的顶点,观察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顶角的角平分线以及底边上的中线位置的移动,验证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3、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符号语言,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再从特殊到特殊,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环节四:趁热打铁,巩固强化
功能组件:互动试题(单选题)/截图发送
  1、经典例题分析:综合所学,教师出示相关例题,并运用新知进行详细剖析,充分启发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2、新知检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讲解与探究,教师发送一套互动试卷,学生通过简单的点选即可完成;结束练习后,根据平台的自动批改与统计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补充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3、巩固强化:教师截图发送两道证明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进一步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结束练习后教师选取两位解题思路明显不同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一题多解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知识内化
  简单回顾本节课重要知识点,梳理与等腰三角形性质相关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及方法,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化,思维得到升华。
  整节课,王老师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互动题板进行验证,最后趁热打铁,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进行强化,让学生牢固掌握几何图形性质的学习方法,达到本课的教学。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