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二次组卷”促进知识的有效巩固和内化

 

  • 作者:宋春红
  • 学校: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一中学
  • 学段:初中
  • 学科:其他

分享到 微信

  摘要:传统课堂上的练习,主要是通过发给学生导学案或做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笔试”检测,也就是通俗说的“做卷子”。老师们在其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教师试卷批改量大,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数据统计的工作量大,效度和准确度不高;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反馈等缺点。在信息技术的促使下,电子书包已成为变革教学模式,支撑教学创新的新生力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电子书包的互动试卷、二次组卷及微课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在课堂和课后检测环节中的弊端,并大大提高了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效率。
  关键词:互动试卷,二次组卷,微课
   
  一、电子书包互动试卷的创建应用及思考
  1. 互动试卷的创建
在互动课件制作中,互动试卷最有实用效果。其中,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些客观题的实用性较强,下面是创建互动试卷的两种方式。
  (1)创建试卷 
传统的互动试卷如何创建呢?我以创建单选题为例。点击创建试题→单选题→输入题干和答案→保存试题→加入试卷→保存试卷。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在备课前将每道题的题干和答案一一输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2)智能导卷 
智能导卷的方式不但操作简单,而且比传统的组卷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这种组卷的过程是通过Word试卷一键导入,即,将需要上传的试题用word格式进行保存,然后点击智能导卷—智能识别—上传预览。这样, 保存好的试卷就可以直接引用到课堂中或者课后作业中了。
  2. 互动试卷的优势
互动试卷创建好以后,教师将试题发送给学生,学生答完题,提交作业后,教师便能够快速地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能及时将批改结果反馈给每位学生。教师端能看到每位同学在完成每道题的耗时是多少, 进而把控全班作业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以学定教”,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初一英语Unit 1 My name is Gina—课中,在课堂的练习环节,我把互动试卷发布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完成作业,老师点击结束练习后,每道题的正确率马上就可以显示出来,以下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习题的一个截图(图1),其中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这次检测中, 1、2、3、6小题的正确率较高,但第4、5小题的正确率较低。 因此,我只针对4、5小题给学生讲解,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图1

图2

  3.使用互动试卷后引起的思考
  以上谈到了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讲解易错题。那么,这些题经过老师的讲解后学生是否能真正掌握呢?怎样对这些易错题加以巩固?这些问题又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二次组卷是个不错的方式。
  二、由创建互动试卷到进行二次组卷,实现知识的再巩固
  1. 课堂二次组卷的创建
所谓的“二次组卷”,就是在创建互动试卷原题的基础上,将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的题目,移除试卷,将易错的题目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二次组卷,从而实现学生对难点、易错点的再次巩固。二次组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下面是我在课堂上进行二次组卷前的一个截图(图3)。学生在首次做完习题后,根据统计可以看到第4、5小题和8-13小题的正确率都没有达到80%,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将未到达80%或者60%的题目进行重新组卷,即二次组卷。
图3
  具体操作过程:点击需要再次巩固的题目,之后点击发送。在学生端,系统马上就会自动生成二次组卷。学生可以再次重新做这些试题,实现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进行三次组卷、四次组卷,甚至是N次组卷。
  2. 课堂二次组卷的应用及效果
  二次组卷后,系统仍然会显示每个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下面的两张统计图是我在课堂上拍下来的数据。通过对比图(图4)可以看出:二次组卷后,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较首次测验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知识就是在不断的复习巩固中慢慢得到消化的,二次组卷实现了知识的再巩固。


图 4  首次测验和二次组卷后正确率对比图
  3.二次组卷后的反思
  二次组卷有效的解决了课堂中大部分的难题。根据以上统计的数据来看,学生在二次组卷中的正确率仍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这些在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错题怎么办?对于后进生来说,两次巩固练习后有可能仍然有不懂的知识点。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要做到像电影中所演的那样,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但在课堂上要做到这一点,单从时间上讲是绝不现实的;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怎样将课堂上所做的习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不能让学生在课后将所学知识点进一步得到巩固呢?这又引起了我的思考,当我在电子书包平台上看到了互动试卷和微课的标志时,我就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将二次组卷与微课结合起来呢?
  三、微课与录屏批注的使用,实现知识的远程共享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二次组卷后的统计情况,划定需要继续巩固的习题并进行重新编辑,上传需要继续巩固的习题,学生在家接收作业,完成作业后提交。根据统计情况,老师录制微课,针对易错点和难点通过平台上传微课给学生,从而实现知识的远程共享。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家里听老师讲课了。在课堂上,因为时间的原因,教师给学生讲解错题一般只有一遍或者两遍而已,而回家看微课,学生可以将微课播放N遍,直到学生真正弄懂每一道题为止。其实,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后的作业环节录制微课以外,在复习、备课、上课、答疑等环节也是可以使用微视频的。备课时录制微课,可以供学生自学使用;答疑和批改作业时可以录制思路分析和解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微课比较适合于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如果想要对某个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怎么办呢?录屏批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个截图(图5)。

图5
  这是二次组卷后,我班一名学生的一道英语错题。如果要给这个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点击录屏批注,然后老师就可以录制讲解过程了。录制的过程和微课是一样的,录好后就可以直接发送给这个学生。第二种方法是可以在本题批改意见中输入老师对该道题的解析,点击发送,这名同学就可以在他的平板上看到老师的讲解了。当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功能时,我想说,电子书包真是老师批改作业的好帮手,是辅导学生学习的好老师。
  结束语:从投影仪到多功能展示台,从电子白板到电子书包,每一次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都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进。但不论技术如何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电子书包带来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但是现在的简单应用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今后需要有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中,不断实践,在应用中摸索前进,寻找新的契合点,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更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