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探索智慧教育,实现优质发展

电子书包校园常态化应用的经验体会 

  • 作者:刘衍乐
  • 学校: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中学
  • 学段:初中
  • 学科:其他

分享到 微信


  一美丽的胶州十中
  我校位于山东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胶州,有着4500年历史的三里河文化发源于此,这里还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的故乡,有“文化圣地、凤翰故里”的美誉。
  我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1380人,教师120人,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近年来,我校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打造“美丽校园·智慧十中”教育品牌,尤其是加快现代化、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能,教学成绩从几年前的全市倒数第二跃居全市前列,2014年学校工作综合考核成绩稳居全市第一。

美丽的胶州十中校园
  我校注重环境育人、文化引领,以环境的美化引导师生心智模式的改变,以“水、绿、儒”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元素,构建出“一轴双坛三元素、四季花开十二景”的校园环境,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化校园文化,水韵十中、儒雅校园成为我校的特色之一。
  二胶州十中“123”智慧教育模式
  下面就我校的“123”智慧教育模式向各位做一简要汇报。
  1、 理念支撑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无所不在的网络驱动社会变革,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和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者最重要的参考之一。大数据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变革之力。
  生活中,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同样,传统教育+互联网就有了智慧教育。基于这种意识,我校深入研究智慧教育,胶州十中+互联网就有了“123”智慧教育模式。
  2、内涵解读
  “123”智慧教育模式是我校长期研究的结果,是传统道家经典、十中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基本内涵是:“1”就是“道”,指智慧云课堂这一个大环境,在此基础上有了“2”,“2”是指道本管理+智慧教学,“3”生万物,则有着丰富的内涵:
  ① 教学上的云班级、微课程、一对一辅导的三结合;
  ② 课堂上的三段五环节教学(其中三段指:复习巩固、授新、检测巩固,五环节是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检测反馈);
  ③ 教学上要抓住三环节: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辅导;
  ④ 教学上要抓好三件事:集体超周备课、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过关检测;
  ⑤ 突出强化学生的三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
  ⑥ 教育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⑦ 校园文化的三元素:水、绿、儒;
  ⑧ 学校管理的三主线:教学线、德育线、行政服务线;
  ⑨ 团队建设三方面:以校长为核心的干部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组团队、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团队
“123”智慧教育模式
  “123”智慧教育模式也映射出《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启迪师生改变心智模式和互联网思维模式,倡导发散思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创意和创新。
  3、“123”智慧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
  (1)云平台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云平台的信息技术是开展“123”智慧教育的基础。云平台与学习终端具备无线网络覆盖,能提供数据汇集、资源服务、应用服务以及各种管理功能,它可以为师生、家长建设实名制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平台与家长平台,为学校构建管理平台,具备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汇总数据的教育信息化功能。我们将云平台理解为想象中的“道”。
  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其有效整合是开展“123”智慧的源泉。云平台具备中心云、课程管理、学校管理三大功能,将中心云的资源和校本资源融为一体。在学校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中,逐步实现“微课程系列化、诊断数据化、辅导远程化”。
  (2)学习终端多样化
  学生可根据实际选择家用电脑、平板、手机作为学习终端,同时具备相应的功能与云平台相适应。
  (3)“云课堂+传统课堂”
  各学科骨干教师按课程分工制作微课、视频形成云课堂,上传云平台,建有账号的本班级、本学校、外校学生自由选择、共享云课堂在线参与自主、交互学习。
传统课堂进行“一单、双翻、三段、五环节”翻转课堂教学课后在线诊断并进行一对一辅导。
  一单——课前制作导学单(含微课),在线自主互助学习;
  双翻——寒暑假大翻转、每节课小翻转;
  三段、五环节——课中进行“三段五环节教学”(三段指:复习巩固、授新、检测巩固,五环节是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检测反馈)。

智慧教育云平台
  (4)云班级——微课程——一对一辅导的“三结合”
  以名师为名,按学科组建云班级,名师为班主任、负责人,公示本班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方式等,本校、外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报名,双向选择成立云班级。名师根据课程目标和知识点划分课时,制作微课程,按计划上传云平台,学生适时进入平台、在线自主交互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师生一对一辅导学习。
  三智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叶曼著的《智慧人生》一书中提到:智慧二字的组成,是日知而心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便是“智慧人生”。
  (一)探索历程
  在智慧教育探索中,我校以“创新应用模式”为驱动:围绕“一个转变、二个核心、三个落实”做足做好文章,稳步推进“智慧教室”建设和智慧教育。
  一个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个核心:教师的应用能力、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三个落实:队伍建设的落实、各项制度的落实、责任目标的落实。
  1、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转变观念
  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感慨:“我整天给学生上课,呕心沥血,到头来学生却不喜欢我和我的课,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也进入“智能时代”,传统教学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师生需求、时代需求,其根源在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的发展是新时期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切入点。俗话说,成功的途径有五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点步和走成功路。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校不断学习名校、更新观念,加快传统教学与现代理念的融合。
  首先,多次组织干部和骨干教师赴上海、广东、深圳、江苏等地的全国名校学习,在学习中接受新思想,转变传统观念,组织教师们交流学习心得,出示展示课,将新的教育理念辐射到全校教师。经过深入研讨,我们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应该依托信息技术激趣增效。
教师到名校学习

  其次,我们组织老师深刻领会“互联网+”的内涵,明白谁领先理念,谁就赚便宜,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领先一步,谁就能在教学上抢占先机,老师们认识到:将来的教学,离开互联网无法进行,要顺应发展趋势,进行教学变革。此外,我校聘请诺亚舟的老师长期在我校“蹲点”,指导教师学习智慧教学的基本理论、电子书包的应用知识,带领老师们慕课,使老师们由不懂到懂,逐步走向熟练,逐步实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中,老师们不断摒弃传统思维,重视课前投入、落实学案导学、探索翻转课堂,经过实践,老师们感受到信息化和学科融合带来的巨大益处,教学工作迸发出新的激情。
  2、重实践,促提升——改革凸显实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理想的课堂,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发现的过程。为此,学校突出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以生为本,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引导教师改变传统惯性思维,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师为教练,组织教师研究落实教学之“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忘不掉。明确要求常态课教师讲授不得超过20分钟,新授课导学案设计使用率不低于50%,复习课达100%,落实“讲练结合、快速反馈”。教师精讲,重点通过电子书包和导学案组织学生讨论、板演、练习,堂堂练习堂堂清,教学生参与互动、动手练习的多了。尤其我们注重电子白板和黑板的综合使用,将电子白板的大容量、直观性和黑板的实效性有机结合,讲练结合,学生落笔得分的能力大大提高。
  3、信息化,常态化——创新实现优质
  工作中,我们不断增强现代理念,积极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进程,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教学效率极大提高。
  可以说,电子书包教学的常态化运作促进我校教师快速成长,家长素质随之提升。近两年,我校承办了多次省市级现场会议,多名老师出示的电子书包教学课,深受好评,成长为电子书包教学的行家里手。2014年12月19日,中央电教馆王晓芜副馆长到我校参加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应用现场会,对我校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推进电子书包教学取得的成效给予很高评价。

教学应用研讨会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智慧教学是老师们在教学上的一个华丽转身!正因为有了干部教师转变观念、大胆实践,才有今天焕然一新的高效课堂。
  (二)工作体会
  在智慧教学探索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智慧教学带来的好处:电子书包的大数据便于老师迅速掌握学情,为教学分析诊断提供依据;教学互动性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微课程、微视频、当堂检测反馈等引导和激励着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讨论和自主学习,学生参与度比传统教学大大提高;3、教学更加快捷、效率显著提高,微课、微视频把知识的学习前移,课堂上学生富有兴趣的进行研究、讨论、自主学习和探究,目前尤其是练习课、复习课中,可以有效提高练习量、批阅量和学情反馈和分析,智慧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高效。
  1、(课前)学习前置——引导自主学习
  物理教师邹清敏通过诺亚舟电子书包平台在上课前一天将预习题目发送给学生,学生前一天晚上在家中就可以登陆平台完成作业,老师第二天规定的时间登陆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数据、了解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修改自己的教学策略,重点倾向于学生预习中显露的问题,于是,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电子书包将学习前置,有效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教师根据学情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
课前发布自学内容
  2、(课中)活力课堂——促进教学高效
  八年级地理进入复习阶段,客观性试题较多,王明秀老师就精选了50道经典题目,在课堂上发送给学生练习巩固,每位学生的做题进度和正确率在屏幕上直观显示,老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和每道题的情况。
  之后,老师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加推了10道题,同时重点强调了出错率相对较高的三个知识点。课上,学生们奋勇争先,活力高效;老师根据学情分层教学。电子书包的大数据统计给实施教学提供了有效参考。同时电子书包的“错题本”功能方便学生查找问题,及时纠正强化,真是太实用了。
  正如王明秀老师所说:“使用电子书包上课、发布作业和课后辅导,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高了,翻转课堂真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
  3、(课后)远程辅导——实现教育延伸
  2015年初的寒假我校的11位老师、诺亚舟专家一直忙碌着,他组建了自己的“优学帮 —帮学优”微信群,体托诺亚舟电子书包平台,向50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远程辅导实验,每天推送题目、交流辅导。
  ●2月1日,寒假一对一远程辅导正式启动。
  ●2月1日,专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培训。
  ●2月4日,辅导教师团队到校进行学习交流。
  ●2月14日,针对前两周辅导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辅导的学生到校进行二次培训辅导,部分家长也到场。 
寒假班的作业情况
  有志者,事竟成。老师们和专家们的远程辅导实验取得成功,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二是让学生家长亲身体验了电子书包的魅力。
  (三)今后规划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对智慧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要继续完善“123”智慧教育模式,深化智慧教学,追求理想课堂。
  一是建立智慧教育资源库。丰富实用的资源库是全面推进电子书包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微课程库和题库,目前,在诺亚舟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已经建立了拥有20000多道典型题目的题库,今后,还将继续充实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各科教学需求。
  二是建立大数据管理系统。我们要充分挖掘电子书包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方面的强势,积累教育教学、师生成长、物联网等方面的大数据,为加强管理和教学提供诊断性依据。
  三是建立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由胶州十中和诺亚舟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建立“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企业在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进行具体产品的生产,我们学校也要进行生产,我们生产的是与先进产品向配套的应用模式、应用理念、应用方法的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靠产品,我们学校也是以自己的教学研究为发展的动力,谁的研究走在了前面,谁就是站在了不同的高度上。
  四是继续扩大电子书包实验班。计划在今年秋季新招收的初一新生的12个班级中,再建立6个电子书包班。这里和大家分享个我最近感受,国内的一些大校、名校已经发现了使用电子书包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效果的苗头。原来大家仅仅是拿出普通班来做尝试,我收到的信息很多学校今年将拿出自己的尖子班、特快班、AF班来尝这个鲜。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从实际操作的实践中已经发现了吸引我们的作用了效果。学校也可以观望、也可以再等等、再看看;但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压力,我们不是总在找机会“破局”吗?连总理都提出“互联网+”的方向——各位,时不我待呀!
  春来草自青,功到自然成。回顾昨天,我校在智慧教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收到了明显成效。展望未来,我们执著向前!我们会和兄弟学校加强学习交流,再接再厉。教育信息化,永远在路上!
(作者照片)

更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