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课型
- 作者:王紫菊
- 学校:教育信息化事业部
- 学段:初中
- 学科:语文

分享到 微信
【使用建议】
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语文阅读训练课
【案例背景】
青岛市市南区自2010年9月开始区级课题一一高效阅读训练的研究。青岛银海学校于2012年9月加入课题研宄,成为市南区高效阅读课题实验学校。
随着课题工作的展开,“高效记忆”、“阅读效率”、“眼脑机能训练”等新名词在师生中迅速流行,银海学校高效阅读研究组王贵勐老师总结道:“孩子们很喜欢高效阅读课,它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正确率。”但是,伴随着高效阅读课题的不断深入开展,老师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材料的准备费时费力,学生阅读速度、正确率以及阅读效率的计算全靠教师人工完成,通常一位老师完成一堂高效阅读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统计工作需要3天,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013年3月,银海学校成立网络智慧教室,引入“优学派电子书包”。经过1年的反复实践,在实验校教师与诺亚舟共同的努力下,电子书包支持下的高效阅读模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市南区教育局决定在2014年加大推广这一模式。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记叙文七要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测。
2.合作探宄记叙文七要素之主要情节的高效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学生高效阅读数据搜集训练素材。
2.相关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操作。
【教学过程】
高效阅读训练有3个重要指标,即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率以及阅读效率。在课前,教师可自己准备或至诺亚平台挑选2-3篇阅读文章,每篇文章约有10道训练题,并提前将材料在电子书包平台中保存好;在课堂上,电子书包支持下的高效阅读训练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环节一: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系统将一篇文章发给学生,学生用最快的时间阅读,阅读完成后提交;系统根据阅读时间和文章字数,计算出学生的阅读速度。



环节二:
教师将与文章对应的试题发给学生,学生在无文章材料的情况下凭记忆限时答题,完成后,系统自动计算出学生的阅读理解率(试题正确率)。



环节三:
通过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系统自动计算出学生单篇文章的阅读效率;同时,教师还能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错题进行及时讲评。



环节四:
反复2-3次,结合多篇文章,折算出学生的综合阅读效率。


同时,电子书包也提供阶段性的数据,能够让学生将本人整学期的阅读效率都进行对比展示,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的提高语文高效阅读的效果而继续努力。
【总结】
银海学校教师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尝试与研宄,总结了新型高效阅读课可推广实施的有效方法,并且将之与传统高效阅读课作了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