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大数据让我与孩子更亲近

 

  • 作者:郑亚菊
  • 学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
  • 学段:小学
  • 学科:其他

分享到 微信

  纵观社会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不经意间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比如:各地的超市根据用户的购买信息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将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进行对比,管理好进货。大数据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当然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一、课堂及时反馈数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众所周知,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的技能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的。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采用课前进行听算、做计算小纸条的形式进行计算训练和检测,但练习之后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及结果反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时,我先将题目在课前发送给学生,然后结束练习查看统计,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的答题数据统计结果,从而有针对性的(针对学慢生、针对错误多的题目)进行归纳讲解,调整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的速度。试题题目及统计(答对人数、答错人数、全班正确率以及出错的是哪些孩子等)如下(图1—图3):

           图1                                         图2

图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据统计除了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到学慢生、调整教学策略之外,还能够对教师每节课的授课时长、全班的平均正确率以及对学生的表扬情况进行统计(图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不拖堂、多互动、多表扬鼓励等。

图4
  二、常态化评价数据积累,让学生成长变得直观
  1.表扬及正确率数据
  课堂上的数据可以让教师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那么在课堂之外的数据又有何用呢?
  让我们来看下面的这组图:“本班学生本月德育表扬情况的柱状图”(图5),“本月班级正确率统计”(图6),“本月学生个人正确率与班级平均正确率的对比”(图7),在信息化的课堂之外数据变得可视化、更直观。


图5

图6

图7
  同样道理,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很容易看到第四节分数的简单应用第3课时正确率低于80%,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其原因,及时调整后续教学。
  本月对比情况可直观的看出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该同学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可据此调出该课时该学生的答题情况(图8)进行查看,分析原因。


图8
  根据调取数据可知,该生将分子、分母的位置写反了。究其主要原因,应是对分子、分母的具体含义混淆导致位置颠倒,可根据此情况对该生进行点拨。如,单独发送该生一份作业检测其是否还存在混淆情况,题目之前附一段文字说明或一段微课讲解。
  2.错题集数据
  也许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错题统计,此错题并非以往课堂中的错题。以往都是由学生自己抄录整理,而这一份错题是电子书包系统自动搜集整理按类型进行分类,如“本月错题统计”(图9),“本月班级累积出题量”(图10),“本月客观填空错题统计”(图11)等,还可以按照错误率高低进行排序,最棒的是错题可以任教师随意调取重复利用、修改编辑变为新题。


图9
 图10

图11
  三、作业完成数据促进家校沟通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是老师关心的问题,随便抽取的本月两位同学提交作业时间的统计,如图12,该同学有3项作业是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完成的,如图13,另一位同学是在晚上10点之前完成的。


图12

图13
  我根据这项数据统计对第一个同学有所关注,为什么该生本月3次作业都在那么晚才完成,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其回家之后的学习状态。于是拨通其母亲的电话了解情况,该母亲一接起电话并未对我心存芥蒂,而是与我真诚沟通,很无奈地说:“我每天由于工作原因回家都很晚,孩子不能自觉的完成作业,而是先看电视、玩游戏,等我回家之后看着他完成作业,所以每次电子书包的作业完成就很晚。”从语气中可以听出该生母亲的无奈。
  所以我和这个孩子交流后约定,我允许他玩游戏,但要有计划、有时间规定,让他回家和妈妈商量制定计划,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我帮忙由我来和他的母亲沟通,孩子欣然接受了。后面这个孩子交来了一张他制定的表格(图14),虽然很粗糙,但可以看出这孩子还是要求上进的,也没有其母说的那么无奈,只是该生母亲和孩子缺乏沟通而已。在这张表格的背面还有一个小秘密,他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争取每5分钟回答一个问题,他还告诉我按这样计算就是一节课8个问题。希望旭旭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

图14
  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却帮我看到其背后所隐含的东西,究其原因,为了孩子的长远及可持续发展,数据虽小但作用却非同小可。完整持续的数据保存,对教师、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可以让教师关注学慢生时更有依据、更有针对性。
  每天课堂上练习题目的即时统计结果,孩子们在一年级时懵懵懂懂、二年级时似懂非懂、三年级时已不是难事,当看到正确率是100%时孩子的脸上会显现出成功的喜悦,当看到正确率低于80%时,总要看个究竟找到错因,在不经意间让学生有了这种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虽然现在的孩子只有8、9岁,但他们对信息化、对数据似乎有着天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是数据、信息化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