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坚持
——在信息化时代下学校 发展的辩证统一
- 作者:王婉
- 学校: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小学
- 学段:小学
- 学科:其他
分享到 微信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以其不可阻挡的脚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技术来了的时候,是拥抱还是拒绝?是逃避还是欣赏?改变每天都在发生,接受或拒绝都取决于我们自身是否愿意改变?不管创新还是坚守,在价值为本,学生为中心的行动纲领之下,变与不变不再是个问题,而是一种坚持。越是创新,才越有选择和比较,才更会懂得坚持,而坚守也不仅仅是封闭和僵化,而是对历史,对规律的高度负责和敬畏,有破有立,有舍有得,顺应时代要求发展的创新就是对教育理想更好的坚持。
一、时代的特征
信息化时代是以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创造和开发知识为特征的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必将经历一个从体能到机械能再到智能化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正在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速度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代比起历史中的从前来看,发生了或者是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深刻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将从制造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从生产方式来看,规模经济将向聚合经济转变;从组织结构上看,将渐渐从层序化向分子化结构进化,体现出非集权的特征;所以综上所述,信息时代有这样几个重要的特点:个性、开放、协作、创造。
二、困惑与问题
一、时代的特征
信息化时代是以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创造和开发知识为特征的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必将经历一个从体能到机械能再到智能化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正在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速度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代比起历史中的从前来看,发生了或者是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深刻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将从制造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从生产方式来看,规模经济将向聚合经济转变;从组织结构上看,将渐渐从层序化向分子化结构进化,体现出非集权的特征;所以综上所述,信息时代有这样几个重要的特点:个性、开放、协作、创造。
二、困惑与问题
教育是一项有理想者的事业,也是带领人追逐幸福的事业,然而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学校里,我们为何常常力不从心?为什么学生没有兴趣上课?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作业?为什么不能有更好的学业表现?为什么缺少创新精神和灵活思辨?怎样才能更好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等,既是我们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目标的哲学追问,也是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的更新标准和需求。
三、变化与创新
对于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学校如何发展,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重要的是如何进行长远而客观的判断,做出理性而明智的决策。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期,这样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以价值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把握好变与不变之间的坚持,探索就会变成充满神奇发现的精彩旅程,带领学生、教师、学校开启一扇未来之门。
少城小学的探索之路是从2013年9月与诺亚舟公司的合作开始的,从最接近教师和教学的课堂主阵地展开。“教什么知识,学什么内容,需要什么方式”,这是教育教学永恒的问题,也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使用的一切设备和手段都是围绕着这样的问题而选择的。在这个更加注重个体体验和个性化表达的时代背景下,技术的支撑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更多样、更广泛、更深度的选择,将技术的智慧和人的智慧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人类探索未知的电子器官和电子触角,让教师和学生们能在“怎样变,如何变”的空间里尽情发挥想象和创意,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中,不断重组,重构起新型学习空间;在有意义的“聚合”选择下,以碎片化的结构管理方式,探索具有个性突出的“定制”型课程,“复合”型课堂等,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新方法,以基层突破和行动研究的路径向未来教育进军。
1.开展策略
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协作,建立开放、共享、互动的项目建设模式。成立了以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先锋小组、以合作企业为主的技术资源支持小组,开展定期研讨、交流学习、教学展示、集中培训等,共同推进。我校已经于开学之初建立起了核心团队和相关运行机制。
由点及面以建设“未来班级”为切入点,适时推广到年级和全校。以数字化环境下教育理念更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为重点,同步推进校长、教师培训,以及数字化基础建设(应用配备和网络通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教学资源体系开发、学习环境改造等。我校四一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三年级为投票器试用年级。
结构化推进依托诺亚舟电子书包教室的建设,同时开展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使用,通过探索教室2.0,3.0的结构化推进,让开展实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研究,以技术促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两种设备的优势互为补充,并相互支持,让进入团队的老师也有进步的阶梯,让不同发展层面的老师都能找到对接的接口,可以在就近发展去学习使用技术,去真正领悟“交互”的意义。
三、变化与创新
对于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学校如何发展,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重要的是如何进行长远而客观的判断,做出理性而明智的决策。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期,这样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以价值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把握好变与不变之间的坚持,探索就会变成充满神奇发现的精彩旅程,带领学生、教师、学校开启一扇未来之门。
少城小学的探索之路是从2013年9月与诺亚舟公司的合作开始的,从最接近教师和教学的课堂主阵地展开。“教什么知识,学什么内容,需要什么方式”,这是教育教学永恒的问题,也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使用的一切设备和手段都是围绕着这样的问题而选择的。在这个更加注重个体体验和个性化表达的时代背景下,技术的支撑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更多样、更广泛、更深度的选择,将技术的智慧和人的智慧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人类探索未知的电子器官和电子触角,让教师和学生们能在“怎样变,如何变”的空间里尽情发挥想象和创意,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中,不断重组,重构起新型学习空间;在有意义的“聚合”选择下,以碎片化的结构管理方式,探索具有个性突出的“定制”型课程,“复合”型课堂等,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新方法,以基层突破和行动研究的路径向未来教育进军。
1.开展策略
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协作,建立开放、共享、互动的项目建设模式。成立了以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先锋小组、以合作企业为主的技术资源支持小组,开展定期研讨、交流学习、教学展示、集中培训等,共同推进。我校已经于开学之初建立起了核心团队和相关运行机制。
由点及面以建设“未来班级”为切入点,适时推广到年级和全校。以数字化环境下教育理念更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为重点,同步推进校长、教师培训,以及数字化基础建设(应用配备和网络通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教学资源体系开发、学习环境改造等。我校四一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三年级为投票器试用年级。
结构化推进依托诺亚舟电子书包教室的建设,同时开展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使用,通过探索教室2.0,3.0的结构化推进,让开展实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研究,以技术促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两种设备的优势互为补充,并相互支持,让进入团队的老师也有进步的阶梯,让不同发展层面的老师都能找到对接的接口,可以在就近发展去学习使用技术,去真正领悟“交互”的意义。
2.推进步骤
2.1破冰2013.6-2014.6
建设探索教室系列初步完成软硬件改造,形成一批典型课例。
2.1.1建设探索教室3.0系列,将4.1班作为试点未来班级
2.1.2接入20M宽带全覆盖,保证各个教室终端对云资源的使用
2.1.3建立智慧组和未来组成为先锋小组核心
2.1.4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2.1.5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课型课例:
以多媒体交互为特征的科学课《月相变化》
以资源交互为特征的英语课《万圣节》
以信息高效反馈为特征的语文课《语文天地》
2.1破冰2013.6-2014.6
建设探索教室系列初步完成软硬件改造,形成一批典型课例。
2.1.1建设探索教室3.0系列,将4.1班作为试点未来班级
2.1.2接入20M宽带全覆盖,保证各个教室终端对云资源的使用
2.1.3建立智慧组和未来组成为先锋小组核心
2.1.4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2.1.5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课型课例:
以多媒体交互为特征的科学课《月相变化》
以资源交互为特征的英语课《万圣节》
以信息高效反馈为特征的语文课《语文天地》
本阶段反思:师生交互效率大大提高,生生交互不足;生与资源的交互有突破,但是创新不足;课堂资源结构变化很大,但是课堂组织形式变革不够。
2.2突围2014.9-2015.9
重点推进课堂组织形态的深度变革。积极探索“模慕课堂”、“智构课堂”、“专递课堂”等范例模型。
2.2.1“模慕课堂”(翻转课堂)
2.2突围2014.9-2015.9
重点推进课堂组织形态的深度变革。积极探索“模慕课堂”、“智构课堂”、“专递课堂”等范例模型。
2.2.1“模慕课堂”(翻转课堂)
基于对知识记忆曲线的需求,在文科类学科的探索中,可结合技术和课堂交互手段的使用,探索“模慕课堂”方式,并增强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的多样化练习的用。
此类课堂的特征在于:一定时间的讲解后,有必要的互动练习和游戏的加入,实现全面、深入、高的反馈,在线上和线下都具有同等的技术交互程度。这样的方式在英语和语文课例中较常用,代表课例为我校英语教师曲歌执教的《Animals》,采用了凌云诺亚舟互动视频作为资源。在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段中插入相关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和学习。教师在后台只需要检查各个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点,最后汇总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班点评和数据评比,对完成不太好的学生给出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对重难点的知识堂堂过手。
本课因良好的技术使用获得了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十四届新媒介新课堂“一对一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并在合肥的现场会上获得现场说课的第一名。
2.2.2.“智构课堂”
基于脑科学建构的规律,在理科类学科探索中,可以将探索“智构课堂”作为重点方向,将多元理论和多样化的认知建构方式融合到课堂之中,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课堂空间布局和资源结构,促进教与学关系变革。
本课因良好的技术使用获得了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十四届新媒介新课堂“一对一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并在合肥的现场会上获得现场说课的第一名。
2.2.2.“智构课堂”
基于脑科学建构的规律,在理科类学科探索中,可以将探索“智构课堂”作为重点方向,将多元理论和多样化的认知建构方式融合到课堂之中,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课堂空间布局和资源结构,促进教与学关系变革。
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是知识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左脑又可称为数学家的脑;右脑是创造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想象,直觉思维,扩散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右脑又可称为艺术家的脑。左脑和右脑的是由大约几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连接的,左脑和右脑在不断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如果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各区域细胞,调动其充分的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更加长久地记忆,发挥出积极的创意。
此类课堂的特征在于,课堂中有充分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器材、网络环境、资料、材料和资源。比如学生可以同时使用上网查询,实验操作,模拟或是虚拟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探究同一个问题,然后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拍照、视频、录音等进行汇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课堂上的组织形式可以十分灵活,可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并且在技术支持下让生生交互,生与资源交互的深度得以拓展和突破,并可大大提升交互效益。
代表的典型课例为我校王宗琪老师的科学课《太阳系》,学生学习小组可以为完成同一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供了多种有结构的材料和资源,如分别用多种方法查询各行星的距离,各行星大小,其相对位置等数据,再根据汇总后的数据合作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如果使用传统方法,学生们在一节课时里几乎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且相当抽象,很难理解,而采用了“聚合式”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可以利用的很多学习手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擅长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重组,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量得到了满足,形成了建构其自身知识结构的最有效支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法也成为了学生拉近未来距离的重要手段。
代表的典型课例为我校王宗琪老师的科学课《太阳系》,学生学习小组可以为完成同一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供了多种有结构的材料和资源,如分别用多种方法查询各行星的距离,各行星大小,其相对位置等数据,再根据汇总后的数据合作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如果使用传统方法,学生们在一节课时里几乎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且相当抽象,很难理解,而采用了“聚合式”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可以利用的很多学习手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擅长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重组,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量得到了满足,形成了建构其自身知识结构的最有效支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法也成为了学生拉近未来距离的重要手段。
本课在我校组织的“价值引领创新,智慧创造未来”的课题研讨会上得到了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的充分肯定,并对我校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勇气和前景十分肯定。
2.2.3“专递课堂”
这是我校与诺亚舟公司合作的又一次勇敢尝试,基于诺亚舟系统的云平台,可以将课堂的时空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为相对偏远地区提供与优质教育资源,先进学习方式亲密接触的平台。今天的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公平与质量,一直以来所存在的地区差距在新的信息时代来临的时候,应该有更新的解决办法,就如“聚合”思想一样,一个组织将由原有的层序化向分子化结构变化,不同圈层和地区,不同特点的学校将由共同的平台平等地链接起来,成为新的结构,新的组织,产生新的功能。
案例:我校与浦江西南小学是牵手学校,我们原来一直希望能有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两校联系,但困惑于西南小学不具有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今年5月,诺亚舟推出了PC版的互动课堂版本,可以在其微机室的电脑上运行。作为灾后重建的标准化建设学校,成都三圈层内的农村学校都具有包括互动电子白板在内这样的基础条件,网络条件刚好能达到互动课堂运行的要求。于是在5月30日,儿童节前夕,在诺亚舟团队的支持下,我们的一位优秀语文教师代菲赴浦江在西南小学的微机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这节课原本是一节普通的课文《骆驼》,通过随机选人系统,老师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习题的反馈系统,代老师也迅速了解了学生的初始学习状况。在展开新课学习的过程中,还不断通过奖励系统记录各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方式,在有限的教室空间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最后还让学生调出自己在本堂的错题集,将没有完全答对和过关的知识重新进行反思、纠正,通过同学互评等方式,强化了本课的学习要点和重点。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眼前的电脑和这个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感觉如此熟悉而亲切的老师,久久不愿离开。从他们纯净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对更多、更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向往与渴望。我们想象,如果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无论身处何地的孩子都不会错过新一轮的发展时机,都会改变命运,改写未来。
所以,我们希望的专递课堂在下一步还能远程传送老师讲解的音频和视频,能在线与远端的学生互动,这样的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将会辐射出更多的价值和热量,温暖那些暂时缺少优质资源和师资的学校和课堂。如果没有技术的更新和支持,在从前这样的课堂是无法想象的,但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同一节课里,有四川的同学,有西藏的同学,有山西,新疆的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跨地域的学习以后,还能得到同一个优秀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可见这样的挑战对教师而言,是多么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但其意义对于整个教育的未来来说,将是突破性的。
2.2.3“专递课堂”
这是我校与诺亚舟公司合作的又一次勇敢尝试,基于诺亚舟系统的云平台,可以将课堂的时空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为相对偏远地区提供与优质教育资源,先进学习方式亲密接触的平台。今天的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公平与质量,一直以来所存在的地区差距在新的信息时代来临的时候,应该有更新的解决办法,就如“聚合”思想一样,一个组织将由原有的层序化向分子化结构变化,不同圈层和地区,不同特点的学校将由共同的平台平等地链接起来,成为新的结构,新的组织,产生新的功能。
案例:我校与浦江西南小学是牵手学校,我们原来一直希望能有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两校联系,但困惑于西南小学不具有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今年5月,诺亚舟推出了PC版的互动课堂版本,可以在其微机室的电脑上运行。作为灾后重建的标准化建设学校,成都三圈层内的农村学校都具有包括互动电子白板在内这样的基础条件,网络条件刚好能达到互动课堂运行的要求。于是在5月30日,儿童节前夕,在诺亚舟团队的支持下,我们的一位优秀语文教师代菲赴浦江在西南小学的微机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这节课原本是一节普通的课文《骆驼》,通过随机选人系统,老师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习题的反馈系统,代老师也迅速了解了学生的初始学习状况。在展开新课学习的过程中,还不断通过奖励系统记录各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方式,在有限的教室空间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最后还让学生调出自己在本堂的错题集,将没有完全答对和过关的知识重新进行反思、纠正,通过同学互评等方式,强化了本课的学习要点和重点。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眼前的电脑和这个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感觉如此熟悉而亲切的老师,久久不愿离开。从他们纯净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对更多、更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向往与渴望。我们想象,如果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无论身处何地的孩子都不会错过新一轮的发展时机,都会改变命运,改写未来。
所以,我们希望的专递课堂在下一步还能远程传送老师讲解的音频和视频,能在线与远端的学生互动,这样的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将会辐射出更多的价值和热量,温暖那些暂时缺少优质资源和师资的学校和课堂。如果没有技术的更新和支持,在从前这样的课堂是无法想象的,但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同一节课里,有四川的同学,有西藏的同学,有山西,新疆的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跨地域的学习以后,还能得到同一个优秀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可见这样的挑战对教师而言,是多么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但其意义对于整个教育的未来来说,将是突破性的。
四、辨证与统一
作为新生事物进入到课堂里的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设备,渐渐被教师和学生熟悉以后,我们也经历了一些受质疑,有争议的过程,有的虽随时间和效果的证明,渐渐被大众接受,在推进过程中用足够的理性去观察、鉴别、选择,既不头脑发热,盲目冒进,又不能瞻前顾后,坐失良机;这些看似的矛盾和争议其实是发展的动力,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这些改变背后的影响和利弊。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来转化得失,以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基础,综合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创设不同的教育情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是教育人对待自己的事业和使命最负责任的态度。
1.技术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之间的调控(多与少)
1.技术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之间的调控(多与少)
这是技术进入课堂后受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由于多媒体丰富的呈现性、虚拟性、开放性,往往让学生目不暇接。在缺乏主流价值的判断下,很容易沉溺于迷失在网络空间之中,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还会涉及到社交平台和网络,也可能对尚未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学生形成很强的影响。
所以,在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引导也更加强于从前。首先我们采用的诺亚舟云平台学习系统是可以接受监督和管理的,在一定程度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行动痕迹,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当的行为;然后要帮助学生制定有效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制度,引导其积极地自律,还可以利用电脑培养培养学生延迟满足的意志力;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用更有趣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转移学生单一的注意力等。比如我们尝试的寒假作业,教师通过远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可以借助音频、视频、Mv等方法完成作业,激发了其兴趣,提升了寒假作业的质量和效益。这个话题需要探讨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我们更多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
2.人文与技术之间的和谐(远与近)
技术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出了距离和隔阂,成为最近的陌生人。这也是由技术所带来的新变化,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和很远的人聊得热火朝天,可对自己身边的人却视而不见,在虚拟的空间精神百倍,在现实的空间中事事都打不起精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复杂的,我觉得原因是数字设备带给人们的刺激大大超过了从前的感官和情感体验,所以让人产生错觉,迷恋那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课堂中,在传统的课堂上只有老师向学生传递的单项通道,很少学生反馈,在现代课堂中提供了很多交互的方式,增加了很多学生反馈的渠道,但又有声音说:明明是师生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但为什么一定要放到屏幕上,一会发短信,一会留言什么的。我们也发现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的确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们都只关注自己的屏幕,而完全不在乎与身边的同学深入地讨论,其实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种方式对每个学生的自由表达是有好处的,让那些平时发言机会少,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而且经过思考后的文字比语言更能表达其真实意思,所以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同样存在着以上忧虑,所以作为实时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师生互动谈论,学生讨论,生生互评等环节,保持在课堂深处那永远的生命活力,让人机对话只是课堂对话的一种方式,让科技与人文在我们的课堂里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才能传递给孩子们那些最重要的只是和最有影响力的价值观。
3.习得性技艺与高科技之间的平衡(快与慢)
从历史上看,技术的使用必将替代很多传统的手工业,比如织布机,比如缝纫机编织机,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人类的一些习得性技能受到退化,比如现代妇女中会编织,缝纫,刺绣的人数大大减少。随着平板电脑,数字化学习进入日常的学习,人们不得不担心学生们写字的技能会大大降低,不仅如此,还包括口算,心算等计算能力,以及阅能力中最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等等。
这样的担心不是多余,在进化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进废退”,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选择来说,这样的一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艺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锻炼小肌肉的灵活,并能承载历史与文化的流传,不仅仅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其课程价值。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地处成都宽窄巷子腹地,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写字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传统特色,“书以载道,文而化人”是立校之本,在我们大刀阔斧向信息化的道路前进的时候,我们没有忘本,坚持了一二年级硬笔书法课周课时一节,三年级以上递增软笔书法课,每周中午均有15分钟习字实践,并开展每月一次写字比赛,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节活动,不定期开展学生
书法展览等活动,激发激励学生爱上书法,爱上传统,以国家的传统文化精髓为骄傲。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我们还积极开设编织技艺,蔬菜种植技艺类的课程,古老的技艺,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起来进行创造,使其在新的时代仍然能闪烁出育人的光芒,也是幸福的光,是希望的光。教育无小事,时时为创造之时,事事为创造之事,能够有长远目光,有坚定的价值取向,就能在“聚合”中有所取舍,重构出最适合自己学校课程发展和变革的最佳结构。
这就是我们这所很普通的小小学校的大大梦想,也是我们经历了与诺亚舟公司合作这两年里的深深感受,十分感谢有了这样一个梦想伙伴,才给我们撬动未来的支点,也深深感谢所有人的陪伴,能让我们能在面对前路的时候,更加懂得取舍与坚持。
创新与坚持,是教育改革中永恒的辩证问题,也是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需要理性去分析和把握的问题,希望我们今天十分有限的探索与思考,能为未来的教育提供更多有用的经验和参考,为此我们将一直坚定而从容地行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所以,在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引导也更加强于从前。首先我们采用的诺亚舟云平台学习系统是可以接受监督和管理的,在一定程度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行动痕迹,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当的行为;然后要帮助学生制定有效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制度,引导其积极地自律,还可以利用电脑培养培养学生延迟满足的意志力;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用更有趣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转移学生单一的注意力等。比如我们尝试的寒假作业,教师通过远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可以借助音频、视频、Mv等方法完成作业,激发了其兴趣,提升了寒假作业的质量和效益。这个话题需要探讨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我们更多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
2.人文与技术之间的和谐(远与近)
技术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出了距离和隔阂,成为最近的陌生人。这也是由技术所带来的新变化,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和很远的人聊得热火朝天,可对自己身边的人却视而不见,在虚拟的空间精神百倍,在现实的空间中事事都打不起精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复杂的,我觉得原因是数字设备带给人们的刺激大大超过了从前的感官和情感体验,所以让人产生错觉,迷恋那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课堂中,在传统的课堂上只有老师向学生传递的单项通道,很少学生反馈,在现代课堂中提供了很多交互的方式,增加了很多学生反馈的渠道,但又有声音说:明明是师生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但为什么一定要放到屏幕上,一会发短信,一会留言什么的。我们也发现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的确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们都只关注自己的屏幕,而完全不在乎与身边的同学深入地讨论,其实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种方式对每个学生的自由表达是有好处的,让那些平时发言机会少,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而且经过思考后的文字比语言更能表达其真实意思,所以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同样存在着以上忧虑,所以作为实时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师生互动谈论,学生讨论,生生互评等环节,保持在课堂深处那永远的生命活力,让人机对话只是课堂对话的一种方式,让科技与人文在我们的课堂里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才能传递给孩子们那些最重要的只是和最有影响力的价值观。
3.习得性技艺与高科技之间的平衡(快与慢)
从历史上看,技术的使用必将替代很多传统的手工业,比如织布机,比如缝纫机编织机,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人类的一些习得性技能受到退化,比如现代妇女中会编织,缝纫,刺绣的人数大大减少。随着平板电脑,数字化学习进入日常的学习,人们不得不担心学生们写字的技能会大大降低,不仅如此,还包括口算,心算等计算能力,以及阅能力中最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等等。
这样的担心不是多余,在进化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进废退”,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选择来说,这样的一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艺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锻炼小肌肉的灵活,并能承载历史与文化的流传,不仅仅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其课程价值。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地处成都宽窄巷子腹地,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写字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传统特色,“书以载道,文而化人”是立校之本,在我们大刀阔斧向信息化的道路前进的时候,我们没有忘本,坚持了一二年级硬笔书法课周课时一节,三年级以上递增软笔书法课,每周中午均有15分钟习字实践,并开展每月一次写字比赛,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节活动,不定期开展学生
书法展览等活动,激发激励学生爱上书法,爱上传统,以国家的传统文化精髓为骄傲。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我们还积极开设编织技艺,蔬菜种植技艺类的课程,古老的技艺,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起来进行创造,使其在新的时代仍然能闪烁出育人的光芒,也是幸福的光,是希望的光。教育无小事,时时为创造之时,事事为创造之事,能够有长远目光,有坚定的价值取向,就能在“聚合”中有所取舍,重构出最适合自己学校课程发展和变革的最佳结构。
这就是我们这所很普通的小小学校的大大梦想,也是我们经历了与诺亚舟公司合作这两年里的深深感受,十分感谢有了这样一个梦想伙伴,才给我们撬动未来的支点,也深深感谢所有人的陪伴,能让我们能在面对前路的时候,更加懂得取舍与坚持。
创新与坚持,是教育改革中永恒的辩证问题,也是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需要理性去分析和把握的问题,希望我们今天十分有限的探索与思考,能为未来的教育提供更多有用的经验和参考,为此我们将一直坚定而从容地行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作者王婉:
成都少城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成都市青羊区学科带头人
成都少城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成都市青羊区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