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以史为镜,谈智慧教育改革

一一以《顺乎世界之潮流》的教学为例 

  • 作者:陈冰洁
  • 学校: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
  • 学段:初中
  • 学科:其他

分享到 微信

 近年来,“网络教学进课堂”的提法层出不穷,我校也紧跟时代潮流,选取髙一(10)班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尝试,故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教学方式成了我校所有教师研究的新方向。
   —、我的研究
   针对10班的教学,笔者曾使用髙效阅读制作“历史上的今天”,用各式各样的小故事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曾使用投票的方式来布置家庭作业,确认学生看到该作业,并自行选择作业的方式,深入地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升;还通过疑难问题解答板块,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课上做出详细解答……
   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是21世纪网络快速发展下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切实利用这一新兴事物,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境界。发现并研究网络与课堂的结合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表现,这其实就和历史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历史看上去脱离实际,讲的永远是过去的事,但实际上,历史恰恰是一面镜子,真实的预告着未来。本文以《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为例,谈谈优学派智慧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二、我的案例
   【案例分析】
   本课的学习要点是要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 “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笔者主要针对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异同,抓住时代的特殊性,让学生去认识这些思想出现的开拓性和必然性,从而领悟“顺乎世界之潮流”的历史意义。
   【案例描述】
   1、片段一,课前准备
   课前,笔者首先借用班级空间以林则徐、谭嗣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思想观点、突出贡献为中心抛出5个主题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己挑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进行研究,以先研究先得为准,若某个人物的研究人员超过了10个,其他人就需要换个人物进行研究。
   学生利用周末上网查阅获取资料,小组间可通过班级空间进行沟通讨论。教师也随时参与在内,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最后小组推选出一人,对所找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图1
图2
   2、片段二,课中问题解决
   问题一:“什么是时代潮流?每个时期的潮流一样吗?”
   问题二:“中国近代史开启的那一刻,面临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笔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踊跃发言。前一个问题,学生能很好地回答,但后一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并不会很完整,所以笔者引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一一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介绍。由研究林则徐的这组同学推选出一名组长,给大家系统的介绍林则徐,并解释为什么林则徐能认识到当时中国发展的问题所在。
图3
   待学生介绍完毕,笔者补充魏源的观点和作为,总结洋务派的主要观点和口号,并利用大屏幕进行呈现,直观、显性。
图4
   问题三: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思想主张是怎样的?有什么共同点?
   笔者组织学生在班级空间阅读关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主题帖,并给学生预留8分钟时间,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留言,由研究该人物的成员进行解答。通过生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加深学生对这几个人物思想观点的研究。
图5
   讨论结束后,笔者再根据主题帖内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最后做简单总结,并点明维新思想出现的历史意义。
   3、片段三,课中拓展阅读
   维新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推翻清朝统治,这就又兴起了思想变革运动。
   借故,笔者向学生推送高效阅读材料,通过快速阅读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观点,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也锻炼了其材料阅读和提炼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走向共和这一必然趋势的理解。
图6
   4、片段四,课后巩固与改进
   课后,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一套互动试卷,通过其正确率了解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班级空间与学生交流,邀请他们谈一谈对这堂课学法的思考,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建议和意见,以期让这样的课堂方式成为10班历史教学的常态。
图7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说的话远远少于以往的课,教师在努力让学生多发言,无论是在论坛上还是在课堂上。教师希望学生是学会学历史,而不仅仅止于知道这段历史。纵向中国历史俗称上下五千年,横向还有世界各国的历史,我们是不可能通过短短的几节课就让学生完全了解的,需要的是学生自己去认识历史,知道历史对现实的 潜在作用。
   三、我的发现
   智慧课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而不是遏制。采用平板教学后,我发现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宽裕了,我可以充分选择,是进行基础教学还是提升培训。一些不需要教师多做解释的内容,可以通过平板发送,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学生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上网査阅、可以空间讨论、可以相互补充和完善,打破过往僵化的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平板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大限度地接触知识,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特别是历史这门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通过网上阅读的方式,既有选择性,又节省了资源,还能适应学生的天性。
   但是,平板教学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比如网络的实时通畅性,一旦网络出现连接问题,可能会打破教师的所有准备,重新回归传统课堂的教学。一方面,教师的一番辛苦准备白费了,另一方面,临时更改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生也极有可能适应困难。此外,受网络限制,平板在我校的运用只局限于这一个班,如果能打破教室的限制,在实验室等一些备用教室使用,可能会更加便利。
   四、我的总结
   用《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课来实践电子书包的使用,是我的理解,但也具有历史意义。历史上有太多的变革,历朝历代都有,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无论成败,都走向了改革者想要表现的那种社会新格局,这就是时代的选择。所以,如今电子书包的使用虽然还未全面铺开,但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走向,我们应顺乎世界之潮流。

【作者简介】

   陈冰洁,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高一历史教师,2016年8月入职。
   教育理念:
   让学生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体悟人生。

更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