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探索未来教与学的新空间

——未来课堂特征之思 

  • 作者:王婉
  • 学校: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小学
  • 学段:小学
  • 学科:其他

分享到 微信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要阵地之所在,未来课堂的探索与探讨是未来学校变革和建设的核心所在,也是今天我们向未来出发道路中的突破之所在。在如今,如何培养21世纪的人才己越来越广泛地受到社会关注和期待,也具有了更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归纳起来,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技能有: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合作、跨文化理解、人际交往、基础素养、自我导向、生存技能等。这些素养在原有的传统课堂中己经得不到足够的培养了,所以迫切需要我们逐渐完成对课堂的改变和翻转,并逐步开始对未来教学新时空的一些有效有益的探索,构建起学生、教师、学习资源、学习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之间的新关系,为未来教育描画一个明天的模样。
  成都市少城小学于2013年4月与诺亚舟公司合作,引入了优学派电子书包系统,开启了未来课堂智慧班级的试点实验,开始了探索未知的艰苦旅程。我校将课堂的探索作为了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对未来人才素养培养的目标,学校团队对未来课堂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概念
  我们认为未来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的,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下充分返回课堂组成各要素(人、技术、资源、环境、方法等)作用实施教与学,以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环境。其核心在互动,其目的是支持教学主体的发展与自由,其方式是和谐共存。

  基于以上认识,未来课堂的基本定位应该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定位于服务和支撑学习空间中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建设中,人的自由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对其的有力支撑是未来课堂建构的基础;
  二是建构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学习空间中各要素的和谐会影响到主体的学习情绪、动机和效果,这种和谐关系的建构是未来课堂中的必要保障。
  二、特点
  围绕以上的定位,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出发”,以“和谐共存”为旨要,未来课堂中一定会融合一些有别于传统方法的明显特征,比如能激发灵感、启发人心、可适应、可持续、能兼容、很灵活、多用户、十分有趣、令人高兴、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且能不断生成等等;而这些特征也由于有了更加完善的整体设计才能够贯穿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从课堂相对封闭的时空逐渐开放为泛在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们希望能结合我们现有的条件,对未来课堂的研究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未来课堂要有明显的开放性
  课堂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堂组织方式的开放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它是未来课堂建设的基础保障。课堂组织方式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教室内的布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型和学习方法来进行调整;比如,讲授类的课型可采用传统模式加围坐式的方法,交流类的可采用圆桌式的方法,辩论型的可采用分列式的方法等,以空间的开放来实现更多交往的可能。
  在未来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十分明显。首先基于云技术的资源库将更加海量和丰富,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并利用碎片化的设计进行在线的学习和组合;其次是互动白板技术能更加有效的实现教学中资源的生成与预设的融合;再有就是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课外资源,并有效交互。
  课堂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堂设计为未来技术的应用预留了空间。我们无法预计具体哪种技术会盛行,但是一定会向着更灵活、个性、便携的方向发展,因而,无线网络必将成为标准。此外,低结构的网架设计让所有进入网架的设备,如教师笔记本电脑、学生用的优学派等设备都能迅速介入,帮助我们在课堂的任何地方都能获得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源。
  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开展了探索未来教室的一系列研究和准备:首先我们覆盖了20M的宽带WIFI,支持所有探索的云资源接入,配备电子白板作为主板和重要媒介。未来教室为学生准备了人手一台诺亚舟优学派作为传感器和终端,平时置入充电车中,在需要使用时配合支架和键盘使用。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建了相应的学习账号,以支持学生回家后利用资源平台进行预习、练习和反馈,为课堂的开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二)未来课堂要有突出的交互性
  深度的交互是未来课堂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我们对未来课堂理解定位中的核心所在。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信息接收、整合的过程;所以在有效性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之间的适配度和转化率上,学生转化率越高,就越高效。在未来课堂中,一定要有多种类型、多个维度的交互活动和方式,从教师一一学生、学生一一学生、学生一一资源、资源一一设备、虚拟一一现实等方面全方位深度互动,才能使快速全面的课堂反馈和高期待的沟通成为可能,以期实现未来学习中更加个性化的、自主的学习,达到课堂主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少城,现有阶段,老师们已经积极展开了对交互学习的变革和探索。利用电子白板和现有设备,对一些学科和知识点展开深入的讨论,因地制宜建设了未来教室。未来教室主要使用优学派平板电脑实现更加深度的多媒体交互,一对一及时反馈和呈现让课堂里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很好地提升了集体授课环境下的学习效率;而且由于有了云技术的支撑,学生通过帐号使用任何一台平板电脑都能进入到学习平台,让学习空间的交互深入覆盖并拓展到家庭学习中。由于全校都能覆盖WIFI环境,在老师能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这些移动式的终端可以进入学校任何一间教室,支撑起课堂的高效反馈和深度交互。近期,我校的语文课《海洋》,数学课《统计图》,科学课《月相》均体现出了这样明显的特征。
  (三)未来课堂要有出色地混合性
  未来课堂的混合性多体现在课堂的包容性上,这是其有别于传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多种教与学方式的混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混合、虚拟与现实的混合都将和谐整合在同一时空内,为课堂主体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网络与多媒体的运用将让情景学习成为更加真实的可能,不断拓展课堂的范围从混合到融合的过程中,融合度越高,课堂效率越高,课堂效果越好。在现有的研究中,已经有翻转课堂,慕课堂(MOOC)等方式不断地拓展着我们对未来课堂的理解和期待。细分慕课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1.视频教学;2.作业和练习;3.社交讨论,不但出色的体现了课堂的互动性、开放性,更加突出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混合性,能帮助学生们用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擅长的方式获得有用的信息,转化成其自我建构的认知结构。在现实学校学习空间中,也可以借助理念,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现场学习和生成的案例,构建模慕课堂,以期适应未来教学的新需求。研宄学生学习的规律,以“问需于课堂,问计于课堂,问效于课堂”的研究和工作方法,从学科特点入手,研宄适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拓展现有课堂时空。在现阶段,我们己经从语文和英语学科方面对此模型理想进行探索,将更多预习和复习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堂规定时间内,重要是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和完成团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我校课例《语文空间》等。
  再比如数学课、科学课中均可以开展探究类的学习活动整合。在课堂中呈现出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融合,呈现出“智构”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经历和体验,在经验中学习,用不同活动刺激不同区域的脑细胞,使之形成足够的活跃度,然后建立起更多的联结体,提高学生自主转化知识的效率,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我校科学课《放大镜》就为学生提供了在新技术支持下的3种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最后达成良好的生生交互;这样,不仅扩大了课堂容量,也让学生经历了更多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将学生主体放到了课堂中最重要的位置上。
  结语:
  未来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更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地方。正是因为这种不断地挑战,才让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人们说,迎接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奔跑,就让我们向着更加温暖的未来跑步前进吧!我们也深知,我们不是离未来最近的那个,我们的努力也还远远不够,所以更希望能抛砖引玉,求得大家的真知灼见,为未来共建美好蓝图!





 


更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