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以“鱼”得“渔”

——优学、电子书包双平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 作者:任晓峥
  • 学校:天津市北辰区模范小学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分享到 微信

 21世纪的教学语境中,常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挂在嘴边,俨然成为教学理论的通俗化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仍为“鱼”所牵绊一一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知识。课堂学习束手束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当下迫切需要具有丰富学习资源,同时具有智能化指导作用的电子信息工具,辅助学生轻松“得鱼”,进而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探究“得渔”的过程中。优学派的“优学平台”(原“诺亚平台”)和“电子书包”两大平台的结合,具有上述两大特性,是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助力。本文将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活动,具体说明这两大平台在文言文教学中“鱼”和“渔”的所得过程。
   一、借助优学平台,自学“得鱼”
   (一)学习背景
   文言,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语言形式。文言文,则是以文言为主的文学体裁。客观来讲,在当下的语言形式、语言环境下,对于文言文,学生觉得陌生、困惑、晦涩都是正常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尽管它随时代在演变,但总的来说,文言与现代书面语还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只要搭建好两者之间的桥梁,历史的鸿沟也并不是不可跨越。
   在义务教育阶段,《杨氏之子》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首次正式出现的文言文形式的学习材料。尽管学生可能在以往的教材中或生活中曾不同程度地接触过这一文体,但系统而正式的学习,这绝对是首次。这篇学习材料对于学生阶段整个文言文过程的学习,可以称得上“奠基石”。
   (二)设计理念
   依上所述,我将本次学习活动的首要重点、难点,定位于突破文言语法规律的障碍,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言文意义,同时体会文言文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都付出大部分课堂时间,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没有搭建桥梁,学生自然难以“飞越天堑”。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也辛苦。
   在优学平台中,潜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于重难点都有着明确的注释和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去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
   (三)具体操作
   1、磨刀不读砍柴功一一总结学习策略

   教学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立即展开学习,而是首先抛出一个元认知问题你是否能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学习古文?毕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本环节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经过自主思考、迀移,最终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生成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一一读、译、悟。
   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它还是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准备和前提。
   2、修桥补路越鸿沟一一自主突破难点
   学生完成了上一学习环节,接下来就要运用基本策略去实践、经历。因此,笔者设计了自学任务单,包含读文言、译文言和悟文言三方面内容,以引导学生利用优学平台开展课前自主学习。
   ⑴读文言
   首先,利用语文学习模块,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文中不认识的字,依据个体情况完成单字识字学习,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这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刀切”的方式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随后,学生可以使用“全文朗读”,在系统的带领下,标准朗读课文,进而实现语境识字学习。在该平台上,学生依然可以自由把控朗读节奏一一读不通顺的句子点击暂停重听录音,而后再次跟读。同时,借助录音,学生在反复聆听、跟读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文言文的断句。
   ⑵译文言
   文言文翻译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全文翻译和讲解。但在优学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自主点击难以理解的字词,或者语句进行自学理解。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工具,通过对比学习,初步建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策略。至于探究及生成文言文翻译方法的具体过程,会在下文进行具体阐述。
   (3)悟文言
   针对《杨氏之子》这篇学习材料,需要学生体会的是杨氏子以九岁孩童的思维,迅速、准确地理解了孔君平的语言内涵,并选择恰当、得体且含蓄的语言回应。就此,教师设计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宽泛而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借助优学平台自学的同时,将注释及讲解内化,经由自己的思维进行重组,从而实现对文本思想内涵的透彻理解,而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复述。
   二、借力电子书包,以“鱼”得“渔”
   (一)学习背景

   经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的内容。但是,这段学习旅程是在优学平台上现成资源的辅助下完成的。相当于是将“鱼”直接放在了学生嘴边。—旦抛开“拐杖”,学生还能自主完成文言文的学习吗?这是笔者最关注的问题,亦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二)设计理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动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在经历了前期的自主学习后,如果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恐怕效果要大打折扣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游戏式的教学方式一一借助电子书包平台,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共同探究总结译文言的基本方法。
   (三)具体提作
   课堂伊始,笔者首先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学成果,相互释疑解惑。接着抛出第二个元认知问题:如果没有了辅助工具,该如何理解文言文呢?
   面对此问题,学生必然是茫然的,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未达到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总结语言规律的程度。这时就需要笔者进行点拨。
   首先,笔者提炼出三处最具有文言特征的语句,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比原文和译文进行讨论,探究语言规律。接着以抢答的形式,引导其总结翻译方法。
   通过以上三处对比,学生能够轻松地生成以下三个规律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升华式点拨,总结为录、补、释三个字。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因为游戏是人的天性借助电子书包平台,实现了简单快捷的游戏化教学,省去了以往创设情境的时间;同时有了抢答功能的辅助,学生自然沉浸在竞争的气氛中,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总结
   在过往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即可,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更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聚焦于知识本身。
   作为全日制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就是时间有限,难以顾全所有学生,更不要提个性化的辅导。优学平台和电子书包平台的结合,很好地补足了这一短板。丰富的资源、带有探究特性的功能组件、游戏式的情境、与互联网络的互通等特性,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疑便査,查疑有答。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课前及课上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指导和引领,将设疑、探疑、释疑的机会放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和成长的主体。

【教师简介】

   任晓峥,天津市北辰区模范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2017年5月,执教的课例 <淸平乐•村居》获“2017年新 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 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评比三等奖;
   2017年5月,在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 大赛中获优秀指导一等奖;
   2017年5月,在全国多元智能专委会第九届年会教学设 计评选中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在智慧教育联盟第二届微课大赛中荣获优 秀奖*
   2017年3月,在北辰区教育学会第九届“北极星杯”论 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2016年12月,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主題班会课展示研讨 大会设计方案评比中获三等奖t
   2016年9月,获北辰区第二届班主任技能大赛三等奖。

更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