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论文 > 查看论文

《阳光》案例分析

 

  • 作者:唐国秋
  • 学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
  • 学段:小学
  • 学科:语文

分享到 微信

  【案例概述】
  《阳光》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第8课。本课采用北师大跨越式课题语文“211”教学模式。 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文章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一、 引入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讲解“阳”字的含义并通过讲解左阜右邑让学生们了解“卩”。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提前在诺亚平台中进行了课文和生字的预习,再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三、趣味识字
  1.学生参与登山游戏,正确朗读生字山上的所有生字。
  2. 讲解“像”与“象”的区别,以及向学生发送选字填空试题。

  四、指导书写
  观看电子书包中电脑老师对生字的正确书写。

  五、拓展阅读
  通过电子书包向学生发送两篇课外阅读文章:《七彩的太阳》《太阳公公起得早》,学生阅读后完成阅读练习题。
  六、巩固练习
  给出当天学习的生字,请学生自己组词并用词语说句话或一段话,学生可以以录音和打写的方式进行上传。


  【案例分析】
  《阳光》这篇课文在创设情境上比较困难,于是教师以太阳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
  教师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识字上,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在诺亚平台中进行了课文和生字的预习,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趣味识字环节中,教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词语和生字,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词语和生字,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类别和生字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区分同音形近字“像”和“象”时,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发送选词填空题,以试题的形式可以更快的知道学生对这两个字的掌握情况。在双耳旁的讲解上,教师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双耳旁,左阜右邑,让孩子从造字的根源识字。
  通过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不仅仅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工作量,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我们的教学课堂达到真正的局效。



更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