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例

YOU ZHI KE LI

精彩案例

JING CAI AN LI

教师研修

JIAO SHI YAN XIU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课程 > 精彩案例 > 详情

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以《分苹果》为例

  • 执教教师:唐书婷
  • 学校: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
  • 学段:小学
  • 年级:二年级
  • 学科:数学
  • 教材版本:北师大
  • 阅读次数:

分享

  • 分享到 微信

  • 复制 链接





    视频地址复制

分享到 微信


复制链接
  • 教研案例

  • 教研反思

  • 教研点评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二课时。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故事化的授课情境更易让其接受,因此本课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两次操作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中存在的差异内涵,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已学的“分桃子”课程中的“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为本课动手操作,感受等分的不同方法预热。
环节二:情境教学,探究操作
功能组件:互动题板/录屏
  1、情境一:按份数分
  ①教师创设情境:12个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搜集学生观点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背后的等分的数学模型。
  ③教师发送互动题板,学生亲自尝试分一分,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录屏。

  结束练习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抽取几个典型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发表观点,找出不足与改进之处。学生在对比、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回放的录屏材料,可以直观地发现同伴与自己不同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情境二:按每份的个数分
  ①教师创设情境:12个苹果,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比第一种分苹果策略,找出两者的异同。
  ③教师发送互动题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录屏。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仍然会有少数学生将第二种分法与第一种混淆,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并搜集信息。

  ④学生结束练习后,教师根据搜集的信息针对性地展示几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先展示错误的)。组织学生分析并找出问题,给出正确的思路。再展示操作正确的同学的录屏材料,再一次带领学生挖掘两次分苹果的异同。

环节三:交流总结,剖析本质
  根据两次分苹果,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两种分法的异同,得出结论:无论是已知要分得的份数求每份的个数,还是已知每份要分得的个数求要分得的份数,都有一个不变的本质,即平均分。
环节四:趁热打铁,巩固强化
功能组件:问答题
  教师依次展示两道情景式问答题——“小兔背萝卜”、“小松鼠装松果”,对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等分的认识。


环节五:课堂小结,新知内化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实现新知的内化。
  本课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分苹果”、“小兔背萝卜”、“小松鼠装松果”等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借助电子书包平台,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实现新知的内化。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